千万不要低估痛风石的危害
痛风石是怎么形成的呢?是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基础上,尿酸盐在关节腔内及周围组织沉积不断增多,引起局部纤维组织增生,这时候就形成了痛风石。
在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病变发展中,痛风石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是由于关节炎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反复发作而使关节炎进入慢性期,引起骨质侵蚀缺损(关节结构改变)及周围组织纤维化,导致关节僵硬畸形和活动障碍,这正是由于痛风石的沉积及刺激作用,使关节结构遭到破坏,并逐渐丧失功能,所以痛风石的危害不可低估。
痛风石是由于尿酸盐溶解度较低,容易析出结晶沉着于皮下而形成的。它会引起人体局部的炎症反应,久而久之,还会引起结缔组织增生,软组织破坏,最后导致皮肤膨胀、凹凸不平,关节畸形、活动受限。痛风石较好发的部位,也就是痛风发作最常累及的部位。体表痛风石主要发生在足趾各关节、足背、踝关节、手指各关节、手背、腕关节、膝关节、肘关节及耳廓等处。
痛风石的特征表现为突出于皮肤表面的皮下结节,主要呈圆形或类圆形,大者如鸡蛋,小者只有米粒大小,少者一二个,多者十余个不等。刚开始较柔软,后来逐渐变硬,随着病情发展和病史延长,痛风石体积也会逐渐增大,皮肤变薄或损伤破溃,可流出白色尿酸盐结晶。
痛风病史越长、高尿酸血症越严重者,痛风石的数量就越多,体积也往往越大。相反,如果痛风患者能严格控制病情,血尿酸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则出现痛风石的机会就少,而且较小。所以说痛风石的数目及大小是反应痛风病情轻重、病程长短、血尿酸高低的一个直接指标。只有纠正高尿酸血症,才是预防或减少痛风石发生与发展的根本措施。
对于首次发生的较小痛风石,如给予积极的治疗,维持血尿酸在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后(一般1个月左右)可能完全消退。不经过专业治疗痛风,痛风石不会自然消失。如果痛风石时间较长(>2个月),多为不可逆性,消退的可能性很小,而且随着疾病的发展,痛风石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只好采用手术切除。痛风石可以消除吗?
若痛风石向关节腔内发展,久而久之,关节及骨将被广泛破坏而出现畸形,明显影响关节功能。若痛风石不断增大,覆盖在痛风石上的皮肤就不断绷紧而变薄,一旦有外力摩擦,便容易发生溃烂。一旦发生溃烂,此时无数细针状、石膏样的结晶物质就会从破的洞里露出来。由于痛风石溃烂后往往不易愈合,尤其是位于足部的痛风石,因血液供应差及长期磨损,愈合更慢,可能导致患者正常生活受到干扰,甚至长期卧床,情况严重的甚至需要截肢治疗。
而且上述的痛风石带来的严重危害常常导致外界与关节腔、骨的直接相通,从而导致骨髓炎,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而导致患者死亡。希望患者在发现症状后一定要积极配合治疗,否则引起的后果将十分严重。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