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用秋水仙碱止痛,一定要会这几个“绝招”!
痛风发作过的人群,几乎没有不知道秋水仙碱的。
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人们就知道使用天然的秋水仙碱萃取物来治疗痛风。到1820年,法国科学家从秋水仙碱的球茎中提取出了生物碱,秋水仙碱从此才被准确定量。尽管秋水仙碱现在很不受待见,但它仍然是大部分痛风指南推荐的三大止痛药之一。
在欧美的痛风指南中,秋水仙碱被推荐为痛风急性期的一线药物,但对每日最大用量进行了限制;我国痛风指南则将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同时作为一线用药;我国台湾地区的痛风指南将秋水仙碱列为二线药物,在日本痛风指南中,并没有特别强调秋水仙碱在急性痛风发作中的使用问题,而是将它作为预防痛风急性发作的药物使用。
秋水仙碱最大的问题是它的有效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约有8成以上服用秋水仙碱治疗痛风的患者会出现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之前人们认为,服用秋水仙碱后出现腹泻,是药物起效的预示,将痛风的毒素排了出来,因为很多人在开始拉肚子的同时,痛风的症状就开始缓解。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胃肠道反应是秋水仙碱严重中毒反应的先兆,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除此之外,秋水仙碱的副作用还包括肝肾损伤、骨髓抑制等等。
尽管如此,在痛风急性发作时,还是有不少的痛风患者愿意使用秋水仙碱,一是用药习惯的原因,二是秋水仙碱对他们确实管用。接下来,四川痛风医院排名陈建春主任就为这部分痛风患者介绍几个使用秋水仙碱的“绝招”,希望能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从而更安全、有效地使用秋水仙碱。
绝招1:从秋水仙碱的止痛机制可以看出,秋水仙碱不能阻止已经开始的痛风炎症,因此痛风急性发作时,用药越早止痛效果越好。如果痛风发作超过18小时,秋水仙碱的止痛效果将不再强效。日本的痛风指南认为,当出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前兆时(不是在痛风急性发作时),服用秋水仙碱或许能预(zu)防(duan)一次痛风的急性发作;
绝招2:小剂量使用,止痛同样有效。传统的秋水仙碱用法(大剂量)因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已被淘汰,目前临床上推荐的是欧美的小剂量用法,每天最大用量不超过1.5毫克。比如,欧洲指南的用药方案为:秋水仙碱0.5毫克每日3次,连续用药至痛风急性症状完全缓解。这种方法的疗效和传统的高剂量法疗效相同,在用药12小时后症状开始减轻,48小时后疗效和非甾体抗炎药相似,而且患者的耐受性明显提高;
绝招3:小剂量的秋水仙碱起效较慢,单用的话可能无法达到快速止痛的目的。因此,在痛风急性发作的首日,小剂量的秋水仙碱可以和非甾体抗炎药联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痛起效比秋水仙碱更快,而秋水仙碱的优势在于对早期炎症的抑制,两种药物联用,优势互补,不仅能快速止痛,还可抑制炎症进展。首日之后,可视情况恢复秋水仙碱单用或非甾体抗炎药单用;
绝招4:在痛风的降尿酸治疗过程中,为预防溶晶时转移性痛风的急性发作,各地的痛风指南都推荐同时联用小剂量的秋水仙碱。对于这部分需要长期使用秋水仙碱的痛风患者,预测秋水仙碱毒性作用的较好因素是肌酐清除率,出现秋水仙碱毒性作用的患者,其肌酐清除率多数小于50毫升每分钟。因此,长期服用秋水仙碱时,正常稳定剂量应根据肾功能来调整。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